什么理财产品有5%的收益(银行理财的固定收益是什么意思)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你不理财,钱不理你”。在众多投资产品中,过去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入门的选择。

资管新规发布后,这个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预期收益产品”逐渐消失,不承诺固定收益、随大流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迅速增加。

根据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到今年6月末,理财产品规模已达25.8万亿元,同比增长5.37%。今年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盈利超过4100亿元。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20.39万亿,占比近八成!

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越来越多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如何正确选择?怎样才能避免产品选择的「坑」?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选择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

收益率高的都是好的吗?

对于理财产品的购买,很多投资者关心的是:有没有可能像以前一样选择收益高的?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固定收益和预期收益!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时没有确定的收益率。我们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到的收益率,通常是“业绩比较基准”。

净值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有多种确定方法。是单一的业绩比较基准,即发行人根据自身历史投资经验为净值型产品设定的业绩水平;另一种是区间业绩基准,即发行人根据历史投资经验和投资标的波动情况制定的业绩水平区间;最后挂钩指数浮动基准业绩,将产品与某一市场指数挂钩,获得比较业绩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其实是衡量资产管理人投资能力的指标,要重视。只能作为净理财率的参考,不能作为实际收益。

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净值变化有关。如果想看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可以简单地通过:(当期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100%来轻松计算。

如果一家理财公司成立270天,最新净值为1.05(初始净值一般为1),那么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5%。

当然,这样计算出来的收益率只能代表产品成立以来的表现,而不能代表未来。

事实上,净值型产品的选择需要综合考察各种因素,单看业绩比较基准是远远不够的。

选择净值型产品应该怎么做?面对种类繁多的商品,投资者可以从产品经销机构、产品代销机构、投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筛选。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方一般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者在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时,应选择投资管理能力较好的发行人,或参考产品过往业绩和投资策略的综合评价。

from=article.detail&x-expires=1698807930&x-signature=xmF7oYDqQU%2FPzMdHsrzZVUQ7VZQ%3D&index=4″ width=”360px”,height=”auto” />

产品代销机构会对拟准入的产品进行筛选,产品的综合质量取决于代销机构的投研能力和筛选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招行在净值型理财产品领域的投研能力相对成熟,通过净值型财产的管理

品的精选和精细化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众多优质产品。

除此之外,投资标的和产品策略也尤为重要。

在发行方公布的产品说明书与定期发布的投资管理报告中,都会有明确的投向、持仓权重等信息。一般而言,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比较大的往往收益也会高很多,风险也相对较高。

所以大家在实际挑选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管理需求,选择风险等级和产品周期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的产品,切勿被一时的高收益蒙蔽。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定期了解资产配置情况。

在购买净值型产品后,投资者应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追求收益的同时,也能对市场风险有个更全面的掌握。

一般来说,在理财产品成立期满90个工作日后,管理人将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每个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每个年度结束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向投资者披露季度、半年和年度报告等定期报告。大家在这个时间关注下就可以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精彩内容还没看够?来招商银行App【社区】频道,财经热点、知识干货、理财技巧全都有!小招陪你慢慢了不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